仔细清理伤口,用布条包扎好。李氏笑着嗔怪:"你这孩子,倒比我还心软。
"在母子俩的悉心照料下,野雁渐渐康复。放飞那天,野雁在空中盘旋良久才离去,
阿福望着它远去的身影,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对老樵夫视而不见的自己。村里修桥时,
阿福主动捐出了自己攒下的十两银子。有人说他傻,他却只是笑笑:"这桥修好,
大家出门都方便。"看着新桥架起,孩子们在桥上嬉笑奔跑,
他心里比在寺庙里烧再多高香都踏实。冬夜漫长,李氏的老寒腿又犯了。
阿福烧了滚烫的艾草水,蹲在母亲脚边轻轻揉搓。"小时候,你爹走得早,
我一个人把你拉扯大......"李氏絮絮叨叨地说着陈年旧事,"那时候最怕你生病,
有次你发高烧,我背着你走了十几里山路去医馆......"阿福握着母亲粗糙的脚,
听着听着,泪水滴落在艾草水里,晕开层层涟漪。开春后,阿福在院子里挖了个池塘,
引来山泉水。他买来几尾红鲤放进塘中,又种了些荷花。夏日傍晚,母子俩坐在池边纳凉,
晚风送来阵阵荷香。李氏指着水中游动的红鲤:"多像你小时候,在河里玩水的模样。
"阿福给母亲摇着蒲扇,笑道:"以后每年夏天,咱们都在这儿看荷花。
"隔壁村的王媒婆来过几次,想给阿福说门亲事。
阿福总是婉拒:"等我娘身子骨硬朗些再说。"其实他心里明白,这些年母亲为他操劳太多,
他想多陪陪她。直到有一天,李氏把他叫到跟前:"你也老大不小了,
别因为我耽误了终身大事。"后来,阿福娶了邻村的秀兰。秀兰是个勤快善良的姑娘,
进门后对李氏孝顺有加。她跟着阿福学做饭,学刺绣,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。
李氏看着小两口恩恩爱爱,笑得合不拢嘴。每当有人夸她有个好儿媳,
她就骄傲地说:"这都是我家阿福教得好。"阿福的手艺越来越好,
慕名找他打家具的人越来越多。他盖起了新房子,红瓦白墙,宽敞明亮。
院子里的菊花一年比一年开得盛,金黄的花瓣在阳光下闪闪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