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在车上的另外几名同学也是异常兴奋,孙丹在眉飞色舞地给朋友打电话,
靳静和金蓓蓓一边笑着一边谈论着不知道从哪儿听来的支教故事,
张欣和王兵向王今龙询问着将要去的李庄小学的情况。
后边座位上传来王今龙的声音:“我也没有去过那个地方,
支教地点是委托宁西县教育局联系的,不过听说条件比较差。
上学期在网络上流传一部由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队创作的话剧,
讲的是在宁西一所乡镇中学支教的故事,有一句学生的台词特别经典——老师,
因特网是打鱼的网还是捕鸟的网……你们想想,乡镇中学都落后成那个样子了,
咱们去的可是山区的一个村级小学,
所以大家就做好吃苦的准备……”王今龙的话逗得大家都笑了。对于吃苦,
可能是大家意料中的,所以没有人太当回事儿。但是学生那句话却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,
电脑作为信息时代的必需品,在20世纪末已经得到了普及,早已进入了寻常百姓家,
而在那里却还不知道因特网是干什么的。我忽然想,不是带着张爽的笔记本吗?
去支教的时候能不能给他们讲计算机课呢?把自己的想法和队长说了,王今龙很赞成,
还立马和我研究起了这课该怎样上,从哪儿入手。车开出了湖城,
把城市的繁华远远抛在了身后。映入眼帘的满是枯黄的土地和偶尔出现的萧瑟村庄,
冰冷的阳光下,封冻的河流湖泊在眼前闪过一道白森森的银光。
大巴车在寒风中跋涉了5个小时后,终于在下午两点多到达了宁西县城。
一块写着“中国马铃薯之乡”的巨型广告牌矗立在马路边。这让从外省来的几个人都很好奇,
问了才知道,原来这里年降水量较少,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很适合马铃薯生长。
宁西县每年种植马铃薯百万余亩,产量数百万吨。加上有较完善的加工产业,
马铃薯及其加工产品深受东南沿海客商喜爱,有“马铃薯之乡”的美称。
司机听说他们是来支教的,热情地把他们送到了县教育局门口。报到后,
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