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自己的想法、感悟还有对历史的思考,都一股脑写进了这本书里。
你要是光看《资治通鉴》,可能就了解了那些历史事件,但王夫之在《读通鉴论》里,
会带着你去琢磨这些事儿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。他会分析为啥有的朝代能兴盛,
有的又会衰败;那些帝王将相做的决策,到底对在哪儿、错在哪儿。把这两本书搭配着看,
就像给自己找了个历史老师和人生导师。读《资治通鉴》了解故事,
再看《读通鉴论》明白道理,能让你对历史有更透彻的理解,对现在的生活也能多些思考。
不管你是想提升自己的见识,还是单纯对历史感兴趣,这么读准没错!
秦 秦始皇(嬴政)人们在两端争论不休,却做着毫无益处的讨论,
其中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辩就是如此。郡县制已经延续了近两千年都未曾改变,
从古至今,上上下下的人都适应它、安于它,这是大势所趋,如果没有合理的原因,
又怎能这样呢?上天让人世间必须有君主,这不是人力所能决定的,而是自然形成的。
在最初的时候,人们推选那些品德高尚、能为众人谋福利的人奉为君主,
然后又从这些人中推举出一位作为天子。人并非不想让自己尊贵起来,
但是必须得有一个人被尊奉,这是出于人们的公心。那些处于君主之位的人,
熟悉治理国家的道理,于是就有了世袭的制度。虽然有的君主愚笨又残暴,
但还是比那些在民间没有凭借却肆意妄为的人要好。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数千年,
人们也都习以为常。各个诸侯国之间互相争斗,强国吞并弱国,到了战国时期,
原先的诸侯国大多都灭亡了,仅剩下寥寥无几的几个。在这种情况下,
又怎么能让全天下(“九州”,泛指中国古代的领土范围 )都听命于这几个诸侯王呢?
于是,秦朝就把天下划分为郡县,选拔合适的人来治理。其实,
郡县制在秦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。秦朝灭掉的只是六国,
并没有把夏、商、周三代分封的诸侯国全部消灭。将天下划分为郡、县,
让那...